第二节 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3-11-04 11:21:14
一、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现实中各行业的市场都是不同的,即存在着不同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就是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根据该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多少、进入限制程度和产品差别,行业基本上可分为4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一)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型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其特点是: 1.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完全流动。 2. 产品不论是有形或无形的, 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3.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影响产品的价格,企业永远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4 . 企业的盈利基本上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 5.生产者可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个市场。 6.市场信息对买卖双方都是畅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情况非常了解。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完全竞争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该市场结构得以形成的根本因素在于企业产品的无差异,所有的企业都无法控制产品的市场价格。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是少见的,初级产品(如农产品)的市场类型较类似于完全竞争。 (二)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型市场是指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垄断竞争型市场上,每个企业都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力,但它们之间又存在激烈的竞争。其特点是: 1.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流动。 2.生产的产品同种但不同质,即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异。产品的差异性是指各种产品之间存在着实际或想像上的差异。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 3.由于产品差异性的存在,生产者可以树立自己产品的信誉,从而对其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可以看出,垄断竞争型市场中有大量企业,但没有一个企业能有效影响其他企业的行为。该市场结构中,造成垄断现象的原因是产品差别,造成竞争现象的是产品同种,即产品的可替代性。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制成品(如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的市场类型一般都属于垄断竞争。 (三)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型市场是指相对少量的生产者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占据很大市场份额, 从而控制了这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 该市场结构得以形成的原因有: 1.这类行业初始投入资本较大,阻止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进入。 2.这类产品只有在大规模生产时才能获得好的效益,这就会在竞争中自然淘汰大量的中小企业。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上,由于这些少数生产者的产量非常大,因此他们对市场的价格和交易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同时,由于只有少量的生产者生产同一种产品,因而每个生产者的价格政策和经营方式及其变化都会对其他生产者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这个市场上,通常存在着一个起领导作用的企业,其他企业跟随该企业定价与经营方式的变化而相应地进行某些调整。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如钢铁、汽车等重工业以及少数储量集中的矿产品如石油等的市场多属这种类型。因为生产这些产品所必需的巨额投资、复杂的技术或产品储量的分布限制了新企业对这个市场的侵入。 (四)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型市场是指独家企业生产某种特质产品的情形,即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的市场结构。特质产品是指那些没有或缺少相近的替代品的产品。完全垄断可分为两种类型: 1.政府完全垄断。通常在公用事业中居多,如国有铁路、邮电等部门。 2.私人完全垄断。如根据政府授予的特许专营,或根据专利生产的独家经营以及由于资本雄厚、技术先进而建立的排他性的私人垄断经营。 完全垄断型市场结构的特点是: 1.市场被独家企业所控制,其他企业不可以或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2.产品没有或缺少相近的替代品。 3.垄断者能够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制定理想的价格和产量,在高价少销和低价多销之间进行选择, 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4.垄断者在制定产品的价格与生产数量方面的自由性是有限度的,要受到反垄断法和政府管制的约束。 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完全垄断型市场,每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地引进了竞争。公用事业(如发电厂、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和邮电通信等)和某些资本、技术高度密集型或稀有金属矿藏的开采等行业属于接近完全垄断的市场类型。 =、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激烈竞争的局面源于其内存的竞争结构。一个行业内存在着5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方、需方以及行业内现有竞争者(见图4 - 1 )。从静态角度看,这5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内的竞争激烈程度,决定着行业内的企业可能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从动态角度看,这5种竞争力量抗衡的结果共同决定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共同决定行业竞争的强度和获利能力。但是,各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同的,常常是最强的某个力量或某几个力量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一个企业在某行业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市场地位时,潜在的加人者可能不会对它构成威胁。但如果它遇到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替代品的竞争时,可能会失去其有利的市场地位,只能获得低的收益。有时,即使没有替代品和大批的加入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激烈抗街也会限制该企业的潜在收益。 5种力量中每种力量的优势都是行业结构或作为行业基础的经济特征和技术特征的一个函数。行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又随行业发展的进程而变化。结构变化改变了竞争力量总体的相对强度,从而能够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影响行业的盈利能力。 三、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 各行业变动时,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可测的增长或衰退的格局。这些变动与国民经济总体的周期变动是有关系的,但关系密切的程度又不一样。据此,可以将行业分为3类。 (一)增长型行业 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并不紧密相关。这些行业收入增长的速率并不会总是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出现同步变动,因为它们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使其经常呈现出增长形态。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计算机和复印机行业表现出了这种形态。投资者对高增长的行业十分感兴趣,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对经济周期性波动来说,提供了一种财富套期保值的手段。在经济高涨时,高增长行业的发展速度通常高于平均水平;在经济衰退时期,其所受影响较小甚至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然而,这种行业增长的形态却使得投资者难以把握精确的购买时机,因为这些行业的股票价格不会明显地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二)周期型行业 周期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行业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也相应衰落,且该类型行业收益的变化幅度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经济的周期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经济上升时,对这些行业相关产品的购买相应增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相关产品的购买被延迟到经济改善之后。例如,消费品业、耐用品制造业及其他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就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三)防守型行业 防守型行业的经营状况在经济周期的上升和下降阶段都很稳定。这种运动形态的存在是因为该类型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需求弹性小,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对这种行业的影响也比较小。甚至有些防守型行业在经济衰退时期还会有一定的实际增长。 该类型行业的产品往往是生活必需品或是必要的公共服务,公众对其产品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因而行业中有代表性的公司盈利水平相对较稳定。例如,食品业和公用事业就属于防守型行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投资于防守型行业一般属于收入型投资, 而非资本利得型投资。 四、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通常,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便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地,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一)幼稚期 一个行业的萌芽和形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是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的物质文化需要是行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动力。资本的支持与资源的稳定供给是行业形成的基本保证。行业形成的方式有3种:分化、衍生和新生长。分化是指新行业从原行业(母体)中分离出来,分解为一个独立的新行业,比如电子工业从机械工业中分化出来,石化行业从石油工业中分化出来等。衍生是指出现与原有行业相关、相配套的行业,如汽车业衍生出来的汽车修理业,房地产业衍生出来的房地产咨询业等。新生长方式是指新行业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并不依附于原有行业。这种行业的生产往往是科学技术产生突破性进步的结果,经常萌芽于实验室或者科技园区, 例如生物医药、生物工程、海洋产业等。在这一阶段,由于新行业刚刚诞生或初建不久,只有为数不多的投资公司投资于这个新兴的行业。另外,创业公司的研究和开发费用较高,而大众对其产品尚缺乏全面了解,致使产品市场需求狭小,销售收入较低,因此这些创业公司财务上可能不但没有盈利, 反而出现较大亏损。 同时,较高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与较小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创业公司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而且还可能因财务困难而引发破产风险。因此,这类企业更适合投机者和创业投资者。 在幼稚期后期,随着行业生产技术的成熟、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行业便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幼稚期迈人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 (二)成长期 行业的成长实际上就是行业的扩大再生产。各个行业成长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成长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扩张、区域的横向渗透能力以及自身组织结构的变革能力。 判断一个行业的成长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l)需求弹性。一般而言,需求弹性较高的行业成长能力也较强。(2)生产技术。技术进步快的行业,创新能力强,生产率上升快,容易保持优势地位,其成长能力也强。(3)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强的行业,成长能力也强。(4)市场容量与潜力口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大的行业,其成长空间也大。(5)行业在空间的转移活动。行业在空间转移活动停止,一般可以说明行业成长达到市场需求边界,成长期也就进入尾声。(6)产业组织变化活动。在行业成长过程中,一般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组织不断向集团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在成长期的初期,企业的生产技术逐渐成形,市场认可并接受了行业的产品,产品的销量迅速增长。市场逐步扩大,然而企业可能仍然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需要外部资金注入以增加设备、人员,并着手下一代产品的开发。进入加速成长期后,企业的产品和劳务已为广大消费者接受,销售收人和利润开始加速增长,新的机会不断出现,但企业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来实现高速成长。在这一时期,拥有较强研究开发实力、市场营销能力、雄厚资本实力和畅通融资渠道的企业逐渐占领市场。这个时期的行业增长非常迅猛,部分优势企业脱颖而出,投资于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往往获得极高的投资回报, 所以成长期阶段有时被称为投资机会时期。 随着市场需求上升,新行业也随之繁荣起来。投资于新行业的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出现了生产厂商之间和产品之间相互竞争的局面。这种状况会持续数年或数十年。期间,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生产厂商数量也不断增加。进入成长期后期,生产厂商不仅依靠扩大产量和提高市场份额来获得竞争优势,同时还需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成本,研制和开发新产品, 从而战胜或紧跟竞争对手、维持企业的生存。 这一时期企业的利润虽然增长很快,但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非常大,破产率与被兼并率相当高。由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市场上生产厂商的数量会在一个阶段后出现大幅度减少,之后开始逐渐稳定下来。由于市场需求趋向饱和,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减慢,迅速赚取利润的机会减少,整个行业便开始进入成熟期。 (三)成熟期 行业成熟首先表现为技术上的成熟,即行业内企业普遍采用的是适用的且至少有一定先进性、稳定性的技术。其次表现为产品的成熟。产品的成熟是行业成熟的标志。产品的基本性能、式样、功能、规格、结构都将趋向成熟,且已经被消费者习惯使用。再次是生产工艺的成熟。最后是产业组织上的成熟。也就是说,行业内企业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 市场竞争是有效的, 市场运作规则合理, 市场结构稳定。 行业的成熟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具体来看,各个行业成熟期的时间长短往往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成熟期历时相对较短,而公用事业行业成熟期持续的时间较长。行业处于成熟期的特点主要有:(1)企业规模空前、地位显赫,产品普及程度高。(2)行业生产能力接近饱和,市场需求也趋于饱和,买方市场出现。(3)构成支柱产业地位,其生产要素份额、产值、利税份额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通常在短期内很难识别一个行业何时真正进入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市场已被少数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厂商控制,各厂商分别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整个市场的生产布局和份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厂商之间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和加强售后服务等。行业的利润由于一定程度的垄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风险却因市场结构比较稳定、新企业难以进入而较低。 在行业成熟期,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适度水平。在某些情况下,整个行业的增长可能会完全停止,其产出甚至下降。行业的发展很难较好地保持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当然,由于技术创新、产业政策、经济全球化等各种原因,某些行业可能会在进入成熟期之后迎来新的增长。 (四)衰退期 行业衰退是客观的必然,是行业经济新陈代谢的表现。行业衰退可以分为自然衰退和偶然衰退。自然衰退是一种自然状态下到来的衰退。偶然衰退是指在偶然的外部因素作用下,提前或者延后发生的衰退。行业衰退还可以分为绝对衰退和相对衰退。绝对衰退是指行业本身内在的衰退规律起作用而发生的规模萎缩、功能衰退、产品老化。相对衰退是指行业因结构性原因或者无形原因引起行业地位和功能发生衰减的状况,而并不一定是行业实体发生了绝对的萎缩。 衰退期出现在较长的稳定期之后。由于大量替代品的出现,原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减少,产品的销售量也开始下降,某些厂商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因而原行业出现了厂商数目减少、利润水平停滞不前或不断下降的萧条景象。至此,整个行业便进入了衰退期。 但在很多情况下,行业的衰退期往往比行业生命周期的其他3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大量的行业都是衰而不亡,甚至会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例如,钢铁业、纺织业在衰退,但是人们却看不到它们的消亡。烟草业更是如此,难有终期。综上所述,在一个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特点(见图4 -2)。 分析师应当仔细研究公司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阶段,跟踪考察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的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针对不同偏好的投资者,分析师应有不同的投资建议选择。比如,对于收益型的投资者,可以建议优先选择处于成熟期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基础稳定,盈利丰厚,市场风险相对较小。 举例说明,一些典型的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如图4-3所示。 图4-2行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价格—销售—利润一风险”情况图I.太阳能、某些遗传工程产品等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幼稚期。如果计划在这些行业进行投资,可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可供选择,同时投资于该行业的风险较大。当然,也存在获得很高收益的可能。投资者可以通过风险和收益的权衡来决定是否投资于该行业。 2.电子信息(电子计算机及软件、通讯)、生物医药等行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其中,生物医药行业处于成长阶段的初期,无线通讯行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期,大规模计算机行业处于成长阶段的后期。由此便可初步判断生物医药的行业将会以很快的速度增长,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将不断增长;而大规模计算机行业在增长速度上要低于生物医药行业及无线通讯行业,竞争风险则相对较小。 3.石油冶炼、超级市场和电力等行业已进入成熟期阶段。这些行业将会继续增长,但速度要比前面各阶段的行业慢。成熟期的行业通常是盈利的, 而且盈利水平比较稳定, 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 4.煤炭开采、自行车、钟表等行业已进入衰退期。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应当谨慎。如果是长期投资,这种投资可能存在较大的不安全性。当然,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变化,某些处于衰退期的行业还会重新焕发成长的生机。证券投资分析界所奉行的“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的论断也正缘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行业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分析只是对行业发展共性的一种描述,它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情况。而且,同一行业在不同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家或者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可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因此,分析师在具体判断某个行业所处的实际生命周期阶段的时候,往往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1.行业规模。随着行业兴衰,行业的市场容量有一个“小——大——小”的过程,行业的资产总规模也经历“小——大——萎缩”的过程。 2.产出增长率。产出增长率在成长期较高,在成熟期以后降低,经验数据一般以15qo为界。到了衰退阶段,行业处于低速运行状态,有时甚至处于负增长状态。 3.利润率水平。利润率水平是行业兴衰程度的一个综合反映,一般都有“ 低— — 高— — 稳定— — 低— — 严重亏损” 的过程。 4.技术进步和技术成熟程度。随着行业兴衰,行业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强增长到逐步衰减的过程,技术成熟程度有一个“低——高——老化”的过程。 5.开工率。长时期的开工充足反映了行业处在成长或成熟期间的景气状态。衰退期往往伴随着开工不足。 6.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和工资福利收入水平。随行业兴衰,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和工资福利收入水平有一个“低——高——低”的过程。 7.资本进退。行业生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企业的进退发生。在成熟期以前,进入的企业数量及资本量大于退出量:而进入成熟期,则进入的企业数量及资本量与退出量有一个均衡的过程;在衰退期,则退出超过进入, 行业规模逐渐萎缩, 转产、倒闭多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