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证券组合管理概述
发布时间:2013-11-04 11:21:14
证券组合管理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理·马柯威茨于1952年系统提出。在此之前,偶尔也有人曾在论文中提出过组合的概念,但经济学家和投资管理者一般仅致力于对个别投资对象的研究和管理。自此以后,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利用数量化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组合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投资管理方法, 并使之成为投资学中的主流理论之一。 一、证券组合的含义和类型 投资学中的“组合”一词通常是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所拥有的各种资产的总称。特别应说明的是,证券组合是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各种有价证券的总称,通常包括各种类型的债券、股票及存款单等。 证券组合按不同的投资目标可以分为避税型、收入型、增长型、收入和增长混合型、货币市场型、国际型及指数化型等。 避税型证券组合通常投资于免税债券。 收入型证券组合追求基本收益(即利息、股息收益)的最大化。能够带来基本收益的证券有附息债券、优先股及一些避税债券。 增长型证券组合以资本升值(即未来价格上升带来的价差收益)为目标。投资于此类证券组合的投资者往往愿意通过延迟获得基本收益来求得未来收益的增长。这类投资者很少会购买分红的普通股,投资风险较大。 收入和增长混合型证券组合试图在基本收入与资本增长之间达到某种均衡,因此也称为均衡组合。二者的均衡可以通过两种组合方式获得:一种是使组合中的收入型证券和增长型证券达到均衡;另一种是选择那些既能带来收益,又具有增长潜力的证券进行组合。 货币市场型证券组合是由各种货币市场工具构成的,如国库券、高信用等级的商业票据等,安全性很强。 国际型证券组合投资于海外不同国家,是组合管理的时代潮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证券组合的业绩总体上强于只在本土投资的组合。 指数化型证券组合模拟某种市场指数。信奉有效市场理论的机构投资者通常会倾向于这种组合,以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水平。根据模拟指数的不同,指数化型证券组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模拟内涵广大的市场指数;另一类是模拟某种专业化的指数,如道一琼斯公用事业指数。 二、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在于采用适当的方法选择多种证券作为投资对象,以达到在保证预定收益的前提下使投资风险最小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投资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避免投资过程的随意性。 证券组合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投资的分散性。证券组合理论认为,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只要证券收益之间不是完全正相关,分散化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风险,使证券组合的投资风险趋向于市场平均风险水平。因此, 组合管理强调构成组合的证券应多元化。 2.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证券组合理论认为,投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承担风险越大,收益越高;承担风险越小,收益越低。因此,组合管理强调投资的收益目标应与风险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三、证券组合管理的方法和步骤 (一)证券组合管理的方法 根据组合管理者对市场效率的不同看法,其采用的管理方法可大致分为被动管理和主动管理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管理方法,指长期稳定持有模拟市场指数的证券组合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管理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管理者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凡是能够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均已在当前证券价格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是无法估计的,以至任何企图预测市场行情或挖掘定价错误证券,并借此频繁调整持有证券的行为无助于提高期望收益,而只会浪费大量的经纪佣金和精力。因此,他们坚持“买人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视投资风险而随便选择某些证券进行长期投资。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承认存在投资风险并认为组合投资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个别风险,所以他们通常购买分散化程度较高的投资组合, 如市场指数基金或类似的证券组台。 所谓主动管理方法,指经常预测市场行情或寻找定价错误证券,并借此频繁调整证券组合以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的管理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管理者认为,市场不总是有效的,加工和分析某些信息可以预测市场行情趋势和发现定价过高或过低的证券,进而对买卖证券的时机和种类做出选择,以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 (二)证券组合管理的基奉步骤 组合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使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特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最大满足。具体而言,就是使投资者在获得一定收益水平的同时,承担最低的风险,或在投资者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使其获得最大的收益。显然,实现这种目标需要对组合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管理。证券组合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确定证券投资政策。证券投资政策是投资者为实现投资目标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包括确定投资目标、投资规模和投资对象三方面的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投资策略和措施等。投资目标是指投资者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期望获得的投资收益率。由于证券投资属于风险投资,而且风险和收益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所以,证券组合管理者如果把只能赚钱不能赔钱定为证券投资的目标,是不合适和不客观的。客观和合适的投资目标应该是在盈利的同时也承认可能发生的亏损。因此,投资目标的确定应包括风险和收益两项内容。投资规模是指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数量。投资对象是指证券组合管理者准备投资的证券品种,它是根据投资目标而确定的。确定证券投资政策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一步,它反映了证券组合管理者的投资风格,并最终反映在投资组合中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类型特征上。 2.进行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二步,是指对证券组合管理第一步所确定的金融资产类型中个别证券或证券组合的具体特征进行的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的一个目的是明确这些证券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影响证券价格波动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另一个目的是发现那些价格偏离价值的证券。 3.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是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三步,主要是确定具体的证券投资品种和在各证券上的投资比例。在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时,投资者需要注意个别证券选择、投资时机选择和多元化三个问题。个别证券选择主要是预测个别证券的价格走势及其波动情况;投资时机选择沙及到预测和比较各种不同类型证券的价格走势和波动情况(例如,预测普通股相对于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的价格波动);多元化则是指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组建一个在一定收益条件下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 4.投资组合的修正。投资组合的修正作为证券组合管理的第四步,实际上是定期重温前三步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构建的证券组合对投资者来说可能已经不再是最优组合了,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改变了对风险和回报的态度,或者是其预测发生了变化。作为对这种变化的一种反映,投资者可能会对现有的组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定一个新的最佳组合。然而,进行任何调整都将支付交易成本,因此,投资者应该对证券组合在某种范围内进行个别调整,使得在剔除交易成本后,在总体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现有证券组合的风险回报特性。 5.投资组合业绩评估。证券组合管理的第五步是通过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业绩评估,来评价投资的表现。业绩评估不仅是证券组合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操作过程的组成部分。说得更具体一点,可以把它看成证券组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反馈与控制机制。由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收益的同时,还将承担相应的风险,获得较高收益可能是建立在承担较高风险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对证券投资组合业绩进行评估时,不能仅仅比较投资活动所获得的收益,而应该综合衡量投资收益和所承担的风险情况。 四、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产生 1952年,哈理·马柯威茨发表了一篇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这篇著名的论文标志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马柯威茨考虑的问题是单期投资问题:投资者在某个时间(称为“期初”)用一笔自有资金购买一组证券并持有一段时期(称为“持有期”),在持有期结束时(称为“期末”),投资者出售他在期初购买的证券并将收入用于消费或再投资。马柯威茨在考虑这一问题时,第一次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正规阐述。他注意到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不仅希望“收益高”,而且希望“收益尽可能确定”。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寻求“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追求“收益的不确定性最小”,在期初进行决策时必然力求使这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达到某种平衡。马柯威茨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和不确定性(风险),建立均值方差模型来阐述如何全盘考虑上述两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推导出的结果是,投资者应该通过同时购买多种证券而不是一种证券进行分散化投资。 (二)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发展 在投资者只关注“期望收益率”和“方差”的假设前提下,马柯威茨提供的方法是完全精确的。然而这种方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计算量太大,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市场存在着上千种证券的情况下。在当时,即使是借助计算机也难以实现,更无法满足实际市场在时间上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严重阻碍了马柯威茨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1963年,马柯威茨的学生威廉·夏普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通过建立“单因素模型”来实现。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多因素模型”,希望对实际有成的单一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来表达。以下讨论两种证券的组合。证券名称 期望收益辜 标准差 相关系数 投资比重A10% 6% 0. 12 30% B 5% 2% 70% 和方差(风险)的偏好,选择自己最满意的组合。 三、证券组合的可行域和有效边界 (一)证券组合的可行域 1-两种证券组合的可行域。如果用前述两个数字特征——期望收益完全相关弯曲程度小。从组合线的形状来看,相关系数越小,在不卖空的情况下,证券组合的风险越小,特别是负完全相关的情况下,可获得无风险组合。在不相关的情况下,虽然得不到一个无风险组合,但可得到一个组合,其风险小于A、B中任何一个单个证券的风险。当A与B的收益率不完全负相关时,结合线在A、B之间比不相关时更弯曲,因而能找到一些组合(不卖空)使得风险小于A和B的风险,比如图7 -4中pAB=-0.5的情形。但图中pAB =0.5时,得不到一个不卖空的组合使得其风险小于单个证券的风险。可见,在不卖空的情况下,组合降低风险的程度由证券间的关联程度决定。 2.多种证券组合的可行域。在允许卖空的情况下,如果只考虑投资于两种证券A和B,投资者可以在组合线上找到自己满意的任意位置,即组合线上的组合均是可行的(合法的)。如果不允许卖空,则投资者只能在组合线上介于A、B之间(包括A和B)获得一个组合,因而投资组合的可行域就是组合线上的AB曲线段。现在假设可供选择的证券有3种:A、B和C。这时,可能的投资组合便不再局限于一条曲线上,而是坐标系中的一个区域,如图7-5所示。在不允许卖空的情况下,A、B、C3种证券所能得到的所有合法组合将落人并填满坐标系中组合线AB、BC、AC围成的区域, 该区域称为不允许卖空时证券A、B和C的证券组合可行域。每一个合法的组合称为一个可行组合。为什么说图7-5中的区域都是可行组合呢?区域内的每一点可以通过3种证券组合得到,比如区域内的F点可以通过证券C与某个A与B的组合D的再组合得到。 如果允许卖空.3种证券组合的可行域不再是如图7-5所示的有限区域, 而是包含该有限区域的一个无限区域( 图7 - 6) 。中区域的右边,因而该区域不可能是一个可行域。 (二)证券组合的有效边界 证券组合的可行域表示了所有可能的证券组合,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切可行的组合投资机会,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在其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证券组合进行投资。不同的投资者对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偏好有所区别,因而他们所选择的最佳组合将有所不同。但投资者的偏好具有某种共性,在这个共性下,某些证券组合将被所有投资者视为差的,因为按照偏好的共性,总存在比它更好的证券组合,就需要把公认为差的证券组合剔除掉。 大量事实表明,投资者普遍喜好期望收益率而厌恶风险,因而人们在投资决策时希望期望收益率越大越好,风险越小越好。这种态度反映在证券组合的选择上可由下述规则来描述: 按照投资者的共同偏好规则,可以排除那些被所有投资者都认为差的组合,我们把排除后余下的这些组合称为有效证券组合。根据有效证券组合的定义,有效组合不止1个,描绘在可行域的图形中,如图7 -10粗实线部分,它是可行域的上边界部分,我们称它为“有效边界”。对于可行域内部及下边界上的任意可行组合,均可以在有效边界上找到一个有效组合比它好。但有效边界上的不同组合,比如B和C,按共同偏好规则不能区分优劣。因而有效组合相当于有可能被某位投资者选作最佳组合的候选组合,不同投资者可以在有效边界上获得任一位置。一个厌恶风险理性投资者,不会选择有效边界以外的点。此外,A点是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是上边界和下边界的交汇点,这一点所代表的组合在所有可行组合中方差最小,因而被称作最小方差组合。 图7 -10有效边界 四、晟优证券组合 (一)投资者的个人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按照投资者的共同偏好规则,有些证券组合不能区分优劣,其根源在于投资者个人除遵循共同的偏好规则外,还有其特殊的偏好。那些不能被共同偏好规则区分的组合,不同投资者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比较结果。共如图7 -11, 证券组合A虽然比B承担更大的风险, 但它同时带来更高的期望收益率.这种期望收益率的增量可认为是对增加的风险的补偿。 投资者甲(中庸)认为,增加的期望收益率恰好能补偿增加的风险,所以A与B两种证券组合的满意程度相同,证券组合A与证券组合B无差异。投资者乙(保守)认为,增加的期望收益率不足以补偿增加的风险,所以A不如B更令他满意。投资者丙(进取)认为,增加的期望收益率超过对增加风险的补偿,所以A更令人满意。在同样风险状态下,要求得到期望收益率补偿越高,说明该投资者对风险越厌恶。上述3位投资者中乙最厌恶风险,因而他最保守;甲次之;丙对风险厌恶程度最低,最具冒险精神。 一个特定的投资者,任意给定一个证券组合,根据他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得到一系列满意程度相同(无差异)的证券组合,这些组合恰好在E -叮坐标系上形成一条曲线,我们将这条曲线视为该投资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比如某个投资者认为,尽管图7 -12中的证券组合A、B、C、D、E、F的收益风险各异,但是给他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因此这6个证券组合是无差异的,选择哪一个投资都可以。于是,用一条平滑曲线将证券组合A、B、C、D、E、F连接起来,就可近似看作为一条无差异曲线。当这样的组合很多时,它们在平面上便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无差异曲线。 不言而喻,偏好不同的投资者,他们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同。尽管如此,对于追求收益又厌恶风险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的无差异曲线都具有如下6个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由左至右向上弯曲的曲线。 (2)每个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形成密布整个平面又互不相交的曲线簇。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给投资者带来的满意程度相同。 (4)不同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给投资者带来的满意程度不同。 (5)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其上的投资组合带来的满意程度就越高。 (6)无差异曲线向上弯曲的程度大小反映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强弱。 如图7 -13中,某投资者认为经过A的那一条曲线上的所有证券组合给他的满意程度均相同,因而组合B与A无差异;组合C比A、B、D所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组合都好,因为C所在的无差异曲线的位置高于A、B、D所在的无差异曲线。 图7 -14是几个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图(a)的投资者对风险毫不在意,只关心期望收益率;图(b)的投资者只关心风险,风险越小越好,对期望收益率毫不在意;图(c)和图(d)表明一般的风险态度,图(c)的投资者比图(d)的投资者相对保守一些,相同的风险状态下,前者对风险的增加要求更多的风险补偿,反映在无差异曲线上,前者的无差异曲线更陡峭一些。 圆7 -14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二)最优证券组合的选择 投资者共同偏好规则可以确定哪些组合是有效的(即投资价值相对较高),哪些是无效的(即投资价值相对较低)。特定投资者可以在有效组合中选择他自己最满意的组合,这种选择依赖于他的偏好,投资者的偏好通过他的无差异曲线来反映。无差异曲线位置越靠上,其满意程度越高,因而投资者需要在有效边界上找到一个具有下述特征的有效组合:相对于其他有效组合,该组合所在的无差异曲线的位置最高。这样的有效组合便是使他最满意的有效组合,它恰恰是无差异曲线簇与有效边界的切点所表示的组合。 如图7 -15所示,投资者按照他的无差异曲线簇将选择有效边界上B点所代表的证券组合作为他的最佳组合,因为B点使其在所有有效组合中获得的满意程度最大,其他有效边界上的点都落在B下方的无差异曲线上。不同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簇可获得各自的最佳证券组合,一个只关心风险的投资者将选取最小方差组合作为最佳组合。